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资源管理能力要素
资源管理能力是影响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因素,资源管理能力比资源本身重要得多,一个地质遗迹资源相对较弱的公园,依靠突出的资源管理可以弥补这种差距,培育和打造出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资源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地质遗迹资源的监护、地质旅游开发和地质科学普及三方面的核心能力。
(一)地质遗迹保护
地质矿产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1995年第21号文件〉包括地质遗迹的监测和保护,是地质公园的重要工作。首先需要对园区内地质遗迹展开调查评价,分门别类,根据重要程度建立完整的地质遗迹数据库。做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部署特定部门和专人负责,建立保护机制,做到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不断改进和创新保护方法,推进和加强地质遗迹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建立地质遗迹保护能力和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依据标准对地质公园的相关工作进行管理控制。地质遗迹保护包括建立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加强地质遗迹景点区保雷彬z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研究 2016.5护、完善地质遗迹保护法、提高人们遗迹保护意识等途径。首先要建立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需要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详细和深入调查,明确每一处地质遗迹点的名称、位置、规模、类型,阐述其景观特征、地质成因和地学意义、保护开发现状,并配上多媒体资料(照片、摄像、剖面或素描图等),借助计算机软件,建立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它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键依据。
根据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情况,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进行分区分级保护,目前主要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是指对国际或国内具有罕见和重要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非经批准不得入内,用于参观、科研和国际交流。二级保护区是区域范围内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除进行科研、教学、学术交流外,可进行适当的旅游活动:三级保护区指具有一定价值的地质遗迹,可用于开展旅游活动。
建立和完善地质遗迹保护法规,使地质遗迹保护有法可依:形成地质遗迹日常定期巡护和不定期检查制度,保证每天都有工作人员的检查,落实规章制度。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宣传,提高游客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意识。
(二)旅游开发能力
旅游开发是建立在地质遗迹保护基础上,依其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开发。地学旅游开发是地质公园建立的主要功能之一,指在地学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开发,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也包括在这一时期间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址。利用山岳、岩溶、峡谷、温泉、瀑布、海岛、冰川|、风沙、剖面、化石、摩崖题刻、石窟岩画、矿产遗址等地质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根据地质公园不同的地质遗迹资源特点,开发出不同主题的地质旅游产品与主题,主要包括地质遗迹观光开发、地学体验旅游开发、地质科普考察旅游开发、度假疗养旅游开发和地质旅游商品开发。
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其自然风光秀丽,地质地貌独特,可以进行地质遗迹观光旅游。但旅游观光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地质遗迹景观的原有地貌,避免加入过多的人为景观。地质体验旅游主要是体育健身旅游和探险旅游。由于地质公园拥有适合的自然要素,在体育健身旅游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地质科普考察旅游实际上是发挥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地质公园与多种教育机构合作,为学生、考察队伍、科研机构提供地质考察和学习的场所。
(三)科普教育功能
地学科普是地质公园主要价值体现之一,有助于增加地质公园科学文化内涵,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高。地质公园科普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地学研究、地质遗迹解说系统建设、地质公园科普刊物、科普活动组织和地质博物馆建设等活动内容。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地质遗迹成因、演化、内涵及价值,为地质公园科普和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地质遗迹解说系统由公园地质公园标识牌、景点解说牌、科普读物、博物馆、宣传册等组成,解说牌的设计要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体现生态性、趣味性,解说牌的内容既要体现地质遗迹特征的要点,又要求简洁、通俗,被大众接受。地质公园科普刊物主要包括地质公园科普丛书、地质公园明信片、台历、导游手册等,科普刊物重在创意和策划,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读物:重视地质公园博物馆的规划和建设,体现科学性、趣味性、现代性和参与性,不能仅仅是模型、图片和化石标本的展示馆,要综合应用视频、声光电等手段,全方位展示公园地质遗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