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苏丽霞报道记者从人行昆明中支1月31日召开的云南省金融运行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云南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为全省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8年,云南省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一是金融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力度加大。年末,全省装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5.24亿元,同比增长20.38%,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0.22个百分点。同时,全省金融机构继续贯彻执行差异化信贷政策,严控产能过剩行业信贷增长。年末,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247.14亿元,同比增长4.22%,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5.94个百分点。二是金融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不减。年末,全省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贷款余额8913.92亿元,比年初新增933.7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70%,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54个百分点,为全省基础设施“补短板”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比年初新增664.93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8.8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比年初新增231.4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47%。三是住房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年末,全省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2263.67亿元,比年初新增348.36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8.19%,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8.03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277.54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3.11%,对保障性住房开发形成有力支撑。同时,金融机构加大购房贷款投放力度,积极助推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年末,全省个人购房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856.69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6.34%,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6.18个百分点。
各项贷款增长稳中有升,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得到拓宽。截至去年末,云南省各项贷款余额2.85万亿元,比年初新增2627.38亿元,同比多增261.18亿元,全年累计增量创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余额同比增长10.16%,增速较三季度末回升1.3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增速总体稳中有升。实体经济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全省共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98只,发行总额961.2亿元,同比增长41.25%,发行态势持续保持增长。全年全省通过平台共成交应收账款融资业务407笔,融资金额492.3亿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彰显。
信贷资源进一步向薄弱环节倾斜,金融服务可得性显著提升。一是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深入推进。截至去年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275.96亿元,比年初新增376.85亿元,余额同比增长7.78%,增速比三季度末回升0.43个百分点。剔除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5126.82亿元,同比增长9.91%。同时,小微企业票据贴现金额实现快速增长,多渠道满足小微企业短期资金需求。年末,全省小微企业票据贴现余额比年初新增86.49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00.16%。二是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948.74亿元,比年初新增283.3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0.63%,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0.47个百分点,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404.99亿元,同比增长16.32%,带动和服务贫困人口84万人次;个人及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贷款余额634.21亿元,同比增长15.39%,带动和服务贫困人口53万人次;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909.55亿元,同比增长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