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23日电(王子涛)近日,普陀城投公司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垃圾分类的企业——上海蓝鲸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鲸资源”),打造垃圾分类一体化产业链。
垃圾分类是城投公司承接普陀城市管理精细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环卫业务的重要延伸和拓展。普陀城投公司将以“蓝鲸资源”为载体,深入践行垃圾分类这项生态环保事业,跑赢垃圾分类“新时尚”,丰富公司在环卫作业中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据悉,“蓝鲸资源”将围绕垃圾分类的四个环节开展工作。完成资源回收智能箱房的研制、投放及使用工作;创新再生资源回收运输处置体系,拓展“两网融合”服务能力;革新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利用技术;做好湿垃圾“二次分类,就地减量”,加强居住区的协调管理工作。
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回收系统,是“蓝鲸资源”核心技术之一。自主设计研发的资源回收智能箱房,通过不同箱柜,可回收旧报纸、塑料瓶、旧衣物等,并实现收益自动结算。有别于市场上其他产品,“蓝鲸资源”的资源回收智能箱房,可以根据占地面积自由组合,并适用于小区、广场、企事业单位,甚至地铁出入口、街口转角等多种应用场景。运用移动端智联技术,可以快速启动操作系统,便于各类人群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分类投放。同时,系统还将链接“我要捐赠”,用户可以自行将回收收益进行爱心捐赠;与居委会人口信息进行对接,定时定点上门帮助困难群体进行分类回收等。目前,回收智能箱房及配套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4月将进行试点,7月正式在普陀推广。
此外,“蓝鲸资源”还将开发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其中,干、湿垃圾智能箱房通过点位设置、定时定点等措施,着力在源头分类上使市民尽快养成分类习惯,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动夯实基础。
2018年5月,以“二次分类、就地减量”新模式运营的普陀区第一座生活垃圾分拣站,在泰山二村投入使用。
社区居民可通过到站点分类投放垃圾获取绿色账户积分,分拣站则将收到的湿垃圾就地粉碎,可回收垃圾、干垃圾及不可粉碎的湿垃圾分类输送至不同渠道处理。这种形式正得到广大居民认可,参与度逐渐提升。
截至今年2月,由城投公司管理的垃圾分拣站已达到31座。
探索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真正使垃圾“变废为宝”。“蓝鲸资源”将探索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把已经处理过的剩余底料通过生化工艺处理,制成微生物有机肥料,用于园林绿化及农业生产等。
城投公司惠民志愿者服务队以垃圾分类为主题,不定期在公园、居民小区、公共天桥等人流聚集的地区,向居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理念,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并进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行动。
普环公司还发挥“明星效应”,由能说会道的“最美清洁工”、陈扣娣劳模班班长成慧带领班组成员走街串巷,与社区志愿者们共同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此外,“蓝鲸资源”还成立了垃圾分类宣讲小组,为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提供宣讲服务,并与区少年宫携手开展“大手牵小手”垃圾分类绘画比赛等,与街道、房管、社区、物业等多部门联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