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逐渐爱上了学校,我对孩子说:爸爸和妈妈感受到了你的努力,你从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成了一名小学生,在这段时间你努力的适应并且逐渐爱上了你的学校,你的内心好有能量呀,妈妈爸爸佩服你!
孩子越来越喜欢和我们分享他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
今天他突然跟我说班里会有少先队,我说一个班可能会一批一批入少先队,那会儿妈妈就不是第一批入的。
他说,他知道会一批一批入,肯定是那些优秀的表现好的才能先入少先队(伴随着强烈的担心自己不行的情绪)。
我说是的,那些努力表现的孩子们应该率先得到这样的荣誉,否则这个世界对他们就不公平了。但宝贝,你要知道这个世界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就像考大学肯定是少数人才能上得了大学,不是上不了大学的人就不优秀,而是学校太少了容不下那么多人。评选校少先队也一样,后评选上的并不代表自己就不优秀,而是资源有限。宝宝就踊跃的勇敢地表现自己,对于结果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自己评选上了祝贺自己,别人评选上了祝福他人,好吗?
很多人之前跟我讨论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弊端,在孩子刚开始努力拼搏中,这种看似“消极”似的教育方式是否冒险?对此,我思考过,和我的朋友们也探讨过,最后我说服了我自己,我要按照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教育孩子,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孩子去依靠自己的思考力和借助各种知识等工具来探求世界未知的真相,而那些已知的客观存在的真相,我们可以直接尽早的告诉孩子。
就让孩子认识了真实的世界后真实而放松的发展他自己的特点,而不是我们家长其实是别有目的想通过在比较中刺激孩子通过获取荣誉来更多的满足家长自己的虚荣心,而证明自己教育孩子是牛逼的,如果一想到这个,真真无法接受家长这种不健康的心态。
有些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有意义,有些挫折则没有意义。
所以,我的结论:要尽早告诉孩子一些事物的已知真相,不是孩子受伤后才告诉,孩子会质问妈妈为何不早告诉其,让孩子从心底对一些容易对自己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事物过早防控,我觉得很重要。从而让孩子放松和身无牵挂地参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孩子更容易专注,这样孩子也可以过早地接触或者感受理想这件事,一个人有懵懂的理想比获得多少荣誉有意义多了。我觉得这样的教育目标是比较长远的,而我们去长远的考虑一件事情,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