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资源网 - 再生资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黄燕铭:从研究到管理,参悟花开的秘密
9.biz | 商业搜索

黄燕铭:从研究到管理,参悟花开的秘密

信息来源:ziyuan.biz   时间: 2024-03-15  浏览次数:50

翟超/制图

张天伦

2000年~2004年,黄燕铭作为申银万国研究所对接香港业务的负责人,经常行走于沪港两地,不断向内地传递外资研究体系的消息,并以境外经验加本土智慧建立了以“信息、逻辑、超预期、催化剂、结论”为基本要素的研报撰写框架。

在黄燕铭眼中,2000年~2004年可谓本土卖方研究行业最重要的分水岭,那个时期,很多分析师不断从外资机构搬运回“新见识”,本土卖方研究的工具及方法逐步与国际接轨,研究体系、商业模式、监管格局也快速完成重塑。

20余年过去了,本土证券研究机构的专业实力早已不逊色于外资。此间,黄燕铭也在为申万、瑞银证券培养出一批分析师之后,出任国泰君安(601211)证券研究所所长,并带领国泰君安三度拿下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一名的大奖,他本人也在2014年成为新财富“杰出研究领袖”。当下,黄燕铭更多被外人谈起的,是“三朵花”理论、证券研究的“2+1”思维,其“三分钟识别一个优秀分析师”的才能,更是在卖方江湖广为流传。

申万研究所的第六号员工

1994年,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毕业的黄燕铭加入万国证券,但并没有进入最理想的投行部门,而是被分到经纪业务部,并一路下基层至营业部的资金柜台工作。工作之余,黄燕铭的最大兴趣就是翻阅各大财经报刊,收集、分析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把有用的内容剪下来,贴到本子上。

这样的举动引起了营业部领导的注意,因此,每当有客户来咨询证券投资的问题时,领导都会派他和客户交流,而黄燕铭也乐于向客户表达看法。

1996年,万国证券与申银证券合并,黄燕铭进入到合并后的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成为了申万研究所里,负责产业基本面研究的第六号员工,主要研究建材和钢铁领域。

热爱思考、乐于表达的性格,让黄燕铭的卖方研究工作如鱼得水,并很快在业内积攒了名气。

1998年,中国第一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从券商研究部门大量挖角。“当时我们研究所的分析师只要出去路演,有一半的概率会被公募挖走,所以当时研究所所长庄东辰老师不让我出去路演,因为他知道我一出去肯定就回不来了。”黄燕铭回忆。

黄燕铭的分析师生涯一直持续到2002年。彼时,他被提拔为申万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开始向管理者转变。职位的转变让黄燕铭留下了一个遗憾,那就是未曾以分析师的身份,参加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

但这一次选择,让他一步步成为了申万研究所的中坚力量。那一年,黄燕铭刚满31岁。

践诺20年

练就“3分钟识人术”

在黄燕铭的职业生涯里,被他称为老师的主要有两位,庄东辰便是其一。

庄东辰最初让黄燕铭担任所长助理时,他是十分抗拒的。但庄东辰随后的一席话,消解了他的抵触,并至今萦绕在黄燕铭心头。庄东辰说:“如果你只会指挥自己干活,那么以后就是井底之蛙,只能成就脑袋上的一小片天空。如果你会做管理,将来便可以带领千军万马,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中国证券行业以后会非常缺分析师,但最缺的是研究管理者。”

因为这句话,黄燕铭在研究管理者的岗位上一待就是21年——他31岁成为申万研究所所长助理,33岁担任申万研究所副所长,39岁出任瑞银集团中国区研究主管,41岁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至今。

在申万的最后8年时间,黄燕铭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知人善任的能力。

黄燕铭认为,组建团队的三个环节包括招聘人、培养人、淘汰人。如果一个研究所所长招人的成材率是90%,另一名所长是50%,长期下来,前一家研究所基本上会赢定。若一个研究管理者不善于招聘人,那么必须学会淘汰人。因为优秀的人才通常能够向上流动,不优秀的人则更容易沉淀,若研究所过多地沉淀不适合做分析师的员工,便很难取得成功。

黄燕铭曾分享其招聘分析师着重考察的五个方面——性格与思维特征、知识结构、价值观、沟通表达能力、身体素质。

他认为,性格与思维特征是一个证券分析师成功最重要的因素。“知识结构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但性格与思维特征则是在三岁之前基本形成。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三岁看到老,分析师也是如此,所以我观察一个人适不适合做分析师,最主要就是观察他的性格与思维特征。”

成体系的研究管理心法,不仅让申万研究所人才辈出,也被黄燕铭应用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2012年,就任所长不久的黄燕铭便对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团队进行了一轮调整。此后,他又从内外部挖掘了任泽平、乔永远、徐寒飞、鲍雁辛、訾猛、邱冠华、孙金钜、丁丹等优秀分析师。

在他的带领下,已连续两年(2010年~2011年)未进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前五名的国泰君安,在2014年~2016年连续3年拿下这一奖项第一名。黄燕铭表示,快速反弹的关键便在于团队管理。

不断完善研究体系 心物兼修

在最初成为申万研究所所长助理时,庄东辰给黄燕铭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学习如何组建团队,二是替研究所搭建研究体系。

2006年,基于对预期思维的理解,黄燕铭为申万研究所总结出了以信息、逻辑、超预期、催化剂、结论为基本要素的研报撰写框架,并将“超预期”的概念率先引入内地。

2010年,黄燕铭入职瑞银集团,担任中国区研究主管。这一段被他视作“留学”的经历中,他不仅进一步完善了自己对投研体系、投研理念的理解,还重点学习了外资机构在研究过程中的一整套质量管理、合规管理的框架和体系。

2012年加入国泰君安后,黄燕铭又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将预期思维融入研究理念、研究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研究体系。这一体系强调“心物兼修”的研究理念、“预期思维”与“边际思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DDM(Dividend Discount Model,股利贴现模型)模型的应用。

在黄燕铭看来,证券研究和投资,最终是一个参悟世界、修炼内心的过程。

也因为“心物兼修”的研究理念,国泰君安证券的分析师们所写的研报,既强调逻辑思维的应用,常常也包含着人文情怀。时至今日,“从理科进、从文科出”也成为黄燕铭对分析师基本素质的要求。

构建有影响力的

研究策划管理体系

在2015年国泰君安被视为“牛市旗手”,宏观、策略两大首席一致唱多的举动,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在黄燕铭眼中,研究所的内容引发如此大的反响,一方面是投研体系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也与其策划管理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黄燕铭认为,研究策划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某个阶段,研究所作为整体应该推出什么样的核心观点,以及围绕这些观点给出哪些投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宏观结论和策略结论,策略结论包括了大势研判、行业配置和主题策划。围绕这些结论,再指挥整个研究团队“自上而下”研究,并“自下而上”地形成各个领域的阶段性研究观点。

据黄燕铭介绍,在做好这三件事的基础上,如今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建立起了四大团队,相互协作、共同覆盖16个领域的研究服务。

第一,总量研究团队,覆盖宏观、策略、固收、金融工程、新股、中小盘6个领域;第二,配置研究团队,分为主动配置、量化配置、基金配置3个领域;第三,行业公司研究团队,覆盖周期、消费、金融、医药、科技5个方向,主要服务于买方机构和企业客户;第四,财富管理研究团队,主要覆盖高净值个人以及长尾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和理财投资的咨询服务,以服务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为主。

要善待自家的投顾

在中国的证券研究所中,黄燕铭是为数不多的以基层营业部为职业生涯起点的所长。在营业部两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经纪业务以及投顾职群,有着特殊的感情。

来到国泰君安证券之后,黄燕铭开始部署研究所开展财富管理研究。在他看来,券商大量的研究资源通常会向研究所倾斜,因此,将财富管理研究的工作交给其他部门去做,很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投入不足。另外,财富管理研究也需要体系化的研究去支撑。最后,将财富管理研究工作放在研究所,在研究人员的管理、薪酬制度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客观性上,也更容易做到平衡。

在2021年新财富投资顾问评选期间,黄燕铭呼吁各家研究所所长“要善待自家的投顾”。说这句话的原因,是黄燕铭认为,时至今日,各券商的投资顾问既缺少与自家分析师交流学习的途径,甚至无法读到自家研究所的报告,他们需要有自家研究所的帮助。

对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未来,黄燕铭抱有很大的期望。他认为,即使如今本土投资顾问职群的成熟度不高,但回看本土卖方研究的发展,也不过经历了20余载,便已发展成熟。未来,如果这一职群能够同时具备很强的资产配置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客户发展能力,那么,财富管理市场离成熟也就不远了。

“当下,投资顾问职群的发展,需要研究所开放研究报告,开放交流渠道,开放培训资源。我相信在一个健康的机制下,投顾队伍很快会发展壮大。”黄燕铭说,未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将在投行的产业研究、机构的证券研究、个人的财富研究三个方向均衡发展,迎接新时代。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再生资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